《内经》讲了许多关于养生的思路与方法。除此之外,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也都有相关论述,此文专门谈《列子》的养生观点。他说:“少不勤行,壮不竞时,长而安贫,老而寡欲。闲心荣形,养生之方也。”以下详细分解列子的养生观点。
一、年少时不要过度劳累
从中医来分析,行走由筋骨发力,久行伤筋伤骨,年少时筋骨尚未旺盛,不能耐受久行,容易伤肝伤肾;且肾主生长发育,久行伤肾会影响肾主生长发育的功能。
年少时可以积极运动,但运动过度,容易损害健康。生活中可见,不少运动员退役后落下一身伤病,且容易肥胖,好与年少时过度劳累有关。因为脾主四肢主肌肉,年少时过度运动则伤脾,脾伤则运化失司,清阳不升,脂浊内滞,形成肥胖。
二、青年时不过于急功近利
竞,《尔雅》曰:“逐强也”。《左传》言:“心则不竞,何惮于病。”所谓“竞时”,即与时竞争,欲求更强,这是心有妄想。
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,生活与工作压力大,此时养生的重点有两条,一是养身,二是养心。一则,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,防止过度劳累,积劳成疾;二则,尽量静神少虑,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不过于追求名利财富,甚至患得患失。
《列子》云:“其在少壮,则血气飘溢,欲虑充起物所攻焉,德故衰焉。” 列子认为,人在少壮阶段,血气飘浮横溢,欲望思虑充斥升起,外物便向它进攻,德也就开始衰败了。急功近利则伤德,德伤则健康受损。
三、中年时不妨安于现状
人至中年,精力与体力皆有所下降,此时养生,当顺应自然规律,守住现状,不要仍如青年时过度劳身劳心。
中年开始,阳气渐衰,阴阳失和,身体不再继续健康,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。此时是养生的关键时期,当减少思虑与劳形,保持一颗淡然宁静的心态,不要过度追求名利富贵,不妨安贫乐道,让心态怡然恬淡。
与《内经》一样,列子认为就养生而言,养身则在下,养气则在中,而养心才是最高明的。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,因为心不病才能神不病,神不病则疾不侵。中年安养心神,这是极为高明的养生方法。
四、老年时减少欲望
年老时,阳气渐衰,容易罹患各种慢性病症。此时当减少欲望,包括对物质和财富的欲望,也包括房事之欲。欲望伤心,欲望越多,心神越伤。欲望减少,心事也就少了,心境自然平和,最有益于老年养生。
《列子》说,“其在老耄,则欲虑柔焉,体将休焉,物莫先焉。”列子认为,人在老耄阶段,欲望思虑不断减弱,身体将要休息,外物也就不和它争先了。此地养生,一定要少欲少虑,以养其心。
五、闲心荣形,养生之法
列子总结养生的核心思想,只有四个字“闲心荣形”。这四个字值得我们高度重视,并且认真实践起来。
“闲心”,是指心神要养,不要过度用心用神。心闲则少欲,心闲则心安,心闲则身不受累。《列子》认识到保持思想清净,精神静谥,从容淡定,可以有效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,有益于身心健康。
今时我们也能体会到,若精神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,内无所蓄、外无所逐,则心境开朗,精神愉悦。一个人若能精神愉悦,进而影响到身体,就会阴阳平衡,气血通畅,五脏六腑和谐,身心健康。
“劳形”,是指身体要动起来,不能久坐、久卧。俗话讲:生命在于运动。适度劳动身体,最有益于健康。这里要强调的是“劳逸适度”,不是运动过度,跑马拉松、铁人三项之类,那属于过劳。过劳则伤损形体,无益于健康。
当然,除了运动不要过度外,任何损害身体的方式也不能过度,比如,“行不疾步,耳不极听,目不极视,坐不至久,卧不极疲”等等,都当如此。列子重视惜气、守气。认为若能以身心守住气,不让其离失,自始至终使体内精气和谐而充足,气不流失,气血健旺,生命自然不为外物所伤。而运动过极即是伤气的行为。
综上所述,列子的观点与《内经》颇为合拍。列子是道家的,而《内经》亦禀承了道家的思想。我们要想健康,就要情绪安定,远离怨恨恼怒烦,精气和神气固守,气机和畅,则和顺而不乱。同时身体有所劳动,不感到过度倦怠,即能获得安康强健的体魄。
上一篇:好习惯 助长寿
下一篇:从容地老去 |